宋明理学“宇宙的心”及其现代价值
调查问题加载中,宇宙的心请稍候。宋明
若长时间无响应,理学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高海波(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大乘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及其价值贡献时说:“总的说来,大乘佛学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现代它的宇宙的心的概念,以及可以称为它的宇宙的心形上学的负的方法。”(《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此处所谓的宋明“宇宙的心”(Universal Mind)是一种与宇宙本体(古代称之为“天”或“道”)同一的精神意识,它不是理学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心(冯友兰称这种心为“个体的心”),而是及其价值一种形而上的本心。如果说“个体的现代心”是一种经验意识,因而各自差异、宇宙的心具有有限性,宋明常常表现为私我意识的理学话,那么“宇宙的及其价值心”就是一种超越的、无限的现代“宇宙意识”(Cosmic Consciousness),它不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所限制,从而能够当下表现宇宙本体的无限性,或者说本身就是宇宙本体。在宋明理学中,这种“宇宙的心”尤其表现在心学或具有心学倾向的思想家中。
《大学章句集注》书影 资料图片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儒家典籍中就有“天心”或“天地之心”的观念,但主要不是说天具有一种知觉意识,而是“指天地、宇宙、世界运行的一种内在的主导方向,一种深微的主宰趋势,类似人心对身体的主导作用那样成为宇宙运行的内在主导”(陈来:《仁学本体论》,第227页)。这种概念在宋明理学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如朱子学者会说“仁”就是“天心”或“天地之心”,但是他们通常认为这种“天心”或“天地之心”其实是“无为”的,即没有知觉意识。但是在心学的系统中,却可以看到,个人的道德本心与“天心”或“天地之心”的合一,当然这里所谓的“合一”,并不是指两个心合二为一,而是指个体的本心或良知就是超越的、无限的宇宙本体,舍此之外,宇宙别无本体。唐君毅说:“此外宋明儒如陆王之言心,乃即‘人心’即‘天心’。亦有一形而上的绝对意义。”(《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心学家所说的“宇宙的心”就是有知觉的。冯友兰在《新理学》中说:“照心学家的说法,我们个体底人的知觉灵明底心即是宇宙底心。”这种具有知觉的、普遍的、超越的本心,既然是宇宙的本体,则对这种“宇宙的心”有所觉悟的人,一定会产生一种“宇宙意识”,对宇宙中的万物都抱有一种普遍的包容、仁爱之情,能够与万物相感应、感通,其终极境界必然指向“万物一体”,即万物都是个体道德意识所涵摄的对象,而且都内在于此“宇宙的心”的观照范围之内。对此“宇宙的心”充分觉悟状态就是宋儒程明道所说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程明道是最早具有这种“宇宙的心”意识的理学家,他曾说“只心便是天”(《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河南程氏遗书》卷四),也就是说这种心并不是一种私我的意识,而是一种与天为一的意识,乃至本身就是宇宙的本体(天)。基于此,明道在《识仁篇》中所说的“仁者混然与物同体”“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言之”的状态,就是这种“宇宙的心”之体现。可以看出,此种“宇宙的心”是无限的,外物并不在此心之外形成对待,而是为此心所包容。明道还进一步将其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仁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明道所说的“宇宙的心”,实际上是对孟子的心性论和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明道之后,陆象山是明确地具有这种“宇宙的心”的心学家。陆象山十一岁的时候,曾读到古书中“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说法,突然觉得他的心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无限感,用他的话说就是“原来无穷”,于是他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集》卷二十二)的说法,这可以说是“宇宙的心”的最明确的表达。象山所谓的“本心”就是指这种“宇宙的心”,他所说的“发明本心”就是要将我们的“宇宙的心”从个体的自我意识中凸显出来,成为我们生命乃至宇宙的真正主宰,这就是象山所说的“先立乎其大”。这种“宇宙的心”(本心),因为本身就是宇宙普遍之理(天理)的体现,所以这种心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象山所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然象山并不是认为任何人现实的心理意识都是这种本心,都具有普遍性,因为个体的心理意识可能受气质、物欲、意见、习气等负面因素影响,从而倾向于自私,因此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也就不可能是“宇宙的心”。只有从这些因素中解放出来、振拔出来的普遍的道德意识才是真正的“宇宙的心”。象山所谓“才自警策,便与天地相似”(《象山外集》卷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人的“宇宙的心”(本心)全体显现时,就是宇宙之理的显现,二者是同一的,其普遍性不言而喻,而圣人之心,就是这种“宇宙的心”的体现,因此古往今来的圣人,都是心同理同的,象山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象山文集》卷二十二)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就是,象山的“宇宙的心”的本质就是对万物的普遍仁爱之心,所以象山一方面将心提高到宇宙本体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自觉到处在“宇宙的心”境界中的人,对万物抱有一种普遍的责任,即“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同上)。
象山的这种“宇宙的心”观念为其弟子杨慈湖所传承。有一次,杨慈湖问象山什么是本心,象山屡次答以孟子的“四端”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慈湖终不能明了。期间,有二人因为买卖扇子起了争执,来找慈湖评判。慈湖在听完二人的陈述之后,对二人的是非进行了裁定并打发走了他们,紧接着他又继续请教象山什么是本心。象山答以:“闻适来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敬仲本心。”于是慈湖大悟,“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宋元学案·象山学案附录》)慈湖所谓“无始末”就是超越时间,“无所不通”就是超越空间,因此慈湖所悟到的本心就是超越时空的“宇宙的心”。基于此种体悟,慈湖作了《己易》,认为《周易》不是在描述宇宙的客观变化,而是在描述“己”之变化。慈湖说:“《易》者,己也,非有他也……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我之所为也。”慈湖这里所说的“己”,并非个体的“小我”,而是囊括宇宙万物的“大我”,这种“大我”其实就是他所体悟的“宇宙的心”的表现。
陈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端,他曾跟随明初的朱子学者吴与弼学习朱子学,希望能够通过多读圣贤之书而悟道,但是终无所得,后来摒弃书册,从事静坐,从而“静中养出端倪”(《明儒学案》卷五),即悟得了本心。这种本心本质上也是一种超越的、无限的“宇宙的心”,白沙对弟子说:“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同上)白沙所说的无内外、无始终、无处不在、永不停息的“此理”,其实就是超越时空的宇宙本体。悟到“此理”的心也就与宇宙同其广大,此时的主体就是一个与宇宙合一的“大我”,故可以说“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本质上这种说法所描述的境界就是杨慈湖《己易》的境界。后来,白沙的弟子湛甘泉继承了白沙的这种“宇宙的心”观念,他作《心性图》,在其中说:“故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明儒学案》卷三十七)这种包括天地万物,与宇宙同其大的没有内外可言的心,就是一种“宇宙的心”。一旦对此“宇宙的心”有了真切的体认,在现实中,人就应该对宇宙中的万物抱有一种一体之感,从而泛爱万物。甘泉说:“本心宇宙一也……不知天地万物同体者,不足以语本心之全。”(《明儒学案》卷三十七)这一说法就表达了这一意思。
王阳明是湛甘泉的好友,也是明代的心学家,他晚年曾经提出“心外无物”的看法,认为万物都在心的感应范围之内,从我心能够感应万物的角度,可以说明万物和我是一体的,反之,也正因为万物与我是一体的,所以我心才能感应它,否则就不会对其有感应。因此“心外无物”的实质就是理学中常说的“万物一体”的仁学思想。有学生曾问阳明,从形体上来说,禽兽草木等生物以及天地和人是不同的存在,为什么可以说和人是同体的,阳明回答说,“你只在感应之几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传习录下》)可见阳明是用心的感应能力来说明万物同体。在阳明看来,从终极上来说,可以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大身体,而人的本心或良知则是这个大身体的精神主宰。因此这个本心与良知就是一种“大心”或“大良知”,其观照、感通的对象应该遍及宇宙万物,而不应该局限在个体生理躯壳的关注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本心和良知就是一种“宇宙的心”。阳明和学生有一段对话,充分表达了这一点:“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传习录下》)《礼记》曾说“人者天地之心”,阳明根据《礼记》的说法将人视为“天地的心”(可以称之为“宇宙的心”),但他进一步指出“天地的心”其实就是人的“灵明”,具体来说就是人的本心或良知,而不是在本心良知之外的另一个超越的存在。正因为人的“灵明”就是“宇宙的心”,所以它才是充塞宇宙,不受个体躯壳限制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宇宙万物一体关切,而不能受形体限制,陷入自私自利。阳明晚年曾经做了一篇有名的《拔本塞源论》,在其中表达了其“万物一体”的仁爱思想,充分阐发了人对整个宇宙万物的责任。这篇文章的核心观念就是这种作为“宇宙的心”的“良知”。
总之,心学所说的本心或良知,不是受个体生理躯壳限制的、经验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意识,即不是“个体的心”,而是超越时空限制的普遍道德意识,乃至一种“宇宙意识”,也即“宇宙的心”,这种“宇宙的心”将整个宇宙万物都纳入了主体的观照之中,并视之为与人一体相关的整体,从而应该一体关爱。从这个意义上说,“宇宙的心”是儒家仁爱思想在主体心灵上的充量发展,理解这一点,才能读懂心学家对于心体的某些看似张皇夸大的描述,以及明白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仁民爱物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心学家所做的一切工夫,都是围绕着如何证悟、修养、实践这种“宇宙的心”展开的,其终极境界就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心学所说的“宇宙的心”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0日 11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值班总编推荐
- 星座组网建设大幕拉开,极具意义
- 光明讲坛: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
- 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创造新机遇
追思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
张涵信 李政道刘昌孝林尚扬张寿荣张存浩宋家树刘桂生万惠霖常印佛计亮年 孙钧 朱起鹤 朱伯芳胡和生盛志勇 王子才肖序常徐承恩 曹春晓王明庥秦裕琨汪忠镐钟万勰袁权 韩大匡潘镜芙郑光美胡英汪应洛凌永顺钟训正刘守仁陆元九关兴亚万哲先毛江森 张友尚卢强李文华龙驭球顾真安邱兆祥张国成赵伊君汤鸿霄赵梓森黄克智沈其韩 杨叔子解思深彭一刚 王琳芳顾健人朱英浩王威琪张兴钤孟兆祯徐叙瑢,院士范海福梁骏吾於崇文邹竞周勤之王哲荣黄文虎潘际銮李三立;余国琮张子仪陈敬熊毛用泽朱兆良戴永年潘自强文圣常徐性初陈念念追思沈福存郭汉城陈文新叶可明李正名张涵信黄宏嘉许厚泽黄宗毅郑哲敏 刘昌孝林尚扬张寿荣张存浩宋家树刘桂生万惠霖常印佛计亮年朱能鸿孙钧朱起鹤光明导读
- 罗诗芳:力拔山兮 巾帼豪气 从追赶者到被追赶
- 谢思埸:老将青云志板上领风骚 胜利属于最顽强的人
- “山水情深”共绘协作新蓝图 增强集体林业发展活力
- 宁夏银川小区改造办实事 湖北当阳高空检修守清凉
- 守好这一库碧水 以行政检察“解心结”“释法结”
光明图片
- 【网络中国节·七夕】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 AI动画丨在七夕开启一场“爱自己”的仪式
- 国乒实现男团五连冠 马龙“六金王”创造历史
-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责任编辑:时尚)
- ·魔鬼名校|1080P高清中字|又名:鬼面女,泰国最新票房冠军🏆落魄贵族,阴森宅邸;步步惊魂,死亡陷阱☠️【加图蓬·丹古来|惊悚/恐怖】【阿里/夸克【精选】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胡强决定逮捕
- ·马来西亚前总理穆希丁被控煽动罪
- ·长乐曲|共40集/4K超清|乌龙替嫁,再续前缘;先婚后爱,甜虐适口🥰相爱相杀,携手破谜案;欢喜冤家,缘来梦中人💕【丁禹兮、邓恩熙|悬疑/探案】【阿里/夸克】
- ·埃克森美孚预计205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接近当前水平
- ·【日剧】双面骗子 虚假警察 第二季 (2024)【更至08集】【喜剧 / 悬疑】
- ·猴痘概念股大涨,合富中国、亚太药业回应
- ·无偿代找资源(综艺,电影,电子书,广播剧)等,有需要请留言